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

介绍: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常用的有局部脑血流的断层显像法或非显像测定法,脑平面和断层显像法,以及脑池显像等项目。随着断层显像仪器、技术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近几年在高技术领域发展了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仪(PECT)进行的脑代谢显像及神经受体显像,使得诸如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蛋白质代谢、受体密度等与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密切相关的课题,可采用核医学的分子生物学显像法进行活人脑的研究,并具有对多种神经、精神疾患进行早期诊断的价值。神经系统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脑血流灌注(rCBF)显像、脑代谢显像、中枢神经递质和受体显像、放射性核素脑血管显像以及脑脊液显像。
【正常值】
1、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正常所见正常人大、小脑皮质、基底神经节、丘脑和脑干等灰质结构的血流量高于白质,呈现为放射性浓集区。白质和脑室部位的放射性明显低下。左、右脑组织的放射性分布基本对称。 2、脑池显像正常所见正常人于注药后1h见小脑延髓池像,3~6h后各基底脑池相继显像,呈向上的三叉形,其底部为基底脑池和四叠体池,中央为胼胝体池,两侧为外侧裂池,其间空白区为侧脑室。24h各基底池影消失,放射性向大脑凸面集中,形如伞状,以上影像两侧基本对称。
【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 一、局部脑血流断层显像 (1)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的诊断①脑梗塞,病变部位的放射性明显低于健侧相应部位,γCBF的阳性率接近100%。在发病2~3天内,病变区尚未形成明显的结构变化,故XCT和MRI常不能显示异常。本法对脑梗塞的早期确诊、病情估计和预后判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②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起病突然,症状消失快,当症状消失后,XCT和MRI的阳性率仅为25%,而γCBF显像可发生50%的TIA患者脑内仍有缺血性改变,及时发现和治疗这种慢性低灌注状态,对预防脑梗塞有重要意义。 (2)癫痫病灶的诊断癫痫发作时,病灶部位的γCBF有明显增加,而在发作间期又见减低,阳性率可达60%,远高于XCT(25%)。本法对癫痫病灶的定位诊断有重要价值,可作为手术治疗的依据。 (3)对脑瘤的诊断价值本法对脑瘤的诊断阳性率与XCT近似,其独特价值在于①可根据脑瘤浓集放射性的多少,即血流量的多少判断脑瘤的恶性程度,除血运丰富的脑膜瘤外,脑瘤的血流量随恶性程度的增高而增高;②监测脑瘤的复发脑瘤经手术治疗和放疗后,若γCBF再次提高,提示脑瘤复发;若γCBF减低可能为癜痕形成或坏死。 二、脑显像 (1)脑瘤的诊断本法对脑瘤的诊断阳性率接近90%。对位于大脑半球的病变的阳性率可高达95%;对中线、颅底及后颅凹的病变的阳性率较低。本法显像的清晰度不如XCT及MRI,且不能满足手术治疗所需的解剖结构信息的要求,故在拥有XCT和MRI设备的单位已较少应用。 (2)脑梗塞的诊断起病1周内,显像图无明显异常,2~8周内阳性率达80%左右,8周之后又渐转为阴性。典型病变的局部放射性浓集区呈楔形,与受损血管的供血区一致,不超越中线。 (3)硬膜下血肿的诊断阳性率可达90%,在前位脑影像上,患侧脑外缘呈边界较为分明的月牙形放射性浓集区。 三、脑池显像 (1)交通性脑积水的诊断本病的典型影像特征是①放射性示踪剂进入侧脑室且潴留24h以上;②示踪剂消除缓慢,24~48h大脑凸面仍不显像;但有时只出现上述现象之一。本法是唯一能确诊本病的方法,对指导治疗和观察疗效有重要意义。 (2)脑脊液漏的诊断和定位本法可显示出脑脊液漏口及漏管部位的异常放射性浓集影像,有助于确诊耳漏和鼻漏。 (4)脑脓肿本法对诊断和随访脑脓肿均较灵敏,若脓肿已形成脓腔则呈现“炸面图”图形。 需要检查的人群怀疑有缺血性脑血管意外、癫痫、脑瘤、脑梗塞、硬膜下血肿、脑积水、脑脓肿的患者。
免费咨询|在线咨询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