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分类计数

介绍:血液离心时表层为灰白色,这部分的细胞即称为白细胞。它是一组形态、功能和在发育与分化阶段不同的非均质性混合细胞的统称,依据形态、功能和来源而分为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三类。仅以白细胞计数判定临床意义有一定局限性,应结合白细胞分类计数分析病情,较为确切。
【正常值】
中性粒细胞杆状核1%~5%(0.04~0.5)×109/L,分叶核50%~70%(2~7)×109/L,嗜酸粒细胞0.5%~5.0%(0.05~0.5)×109/L;嗜碱粒细胞0%~1%(0~0.1)×109/L;淋巴细胞20%~40%(0.2~0.4)×109/L;单核细胞3%~8%(0.08~0.8)×109/L。
【临床意义】
(1)中性粒细胞增多见于急性和化脓性感染(疖痈、脓肿、肺炎、阑尾炎、丹毒、败血症、内脏穿孔、猩红热等)、各种中毒(酸中毒、尿毒症、铅中毒、汞中毒等),组织损伤、恶性肿瘤、急性大出血、急性溶血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麻疹、流感等传染病;化疗、放疗。某些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粒细胞缺乏症、白细胞减少症、骨髓增殖异常综合征等)、脾功能亢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2)嗜酸粒细胞增多见于过敏性疾病、皮肤病、寄生虫病、某些血液病,射线照射后、脾切除术后、传染病恢复期等。减少见于伤寒、副伤寒、应用糖皮质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等。 (3)淋巴细胞增多见于某些传染病(百日咳、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水痘、麻疹、风疹、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性肝炎、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淋巴瘤等)。减少见于多种传染病的急性期,放射病、免疫缺陷病等。 (4)单核细胞增多见于结核病、伤寒,感染性心内膜炎、疟疾、单核细胞白血病、黑热病及传染病的恢复期等。 (5)嗜碱粒细胞多见于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嗜碱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脾切除术后等。
免费咨询|在线咨询预约挂号